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03节

沈县令放下茶盏,慢悠悠开口:“南方有一种稻,叫再生稻,也不知你们诸位听说过没有,没听说也没关系,那小弟现在就跟大家好好说一说……”

他侃侃而谈,先是讲述大河村的风光,然后描述田间农事,还炫耀了一番自己的儿子,毕竟儿子发明了石磙,这事儿算得上是不大不小的功劳,折子里也可以略微提一提,最后的最后终于提到了稻桩萌发腋芽之事。

“如今风调雨顺,且没有蝗虫当道,这再生稻亩产应该能达到一百五十斤左右,加上之前的,我们平安县一亩地的亩产差不多是三百五六十斤,若是正常年成,头茬的稻子加上再生稻一起,那亩产可以到四五百斤。”沈县令眉开眼笑,“这件事,我必须立即向知府大人禀报,失陪失陪!”

他忙起身走了,这事儿是真的耽搁不得,不仅要禀报知府大人,还要写政令让差役去每个村宣读。

他坐在书房里,把研磨的人都赶了出去,一个人苦思冥想,一个字一个字慢慢斟酌写上去。

首先要写平安县秋收总产粮食,再写清楚收上来的税粮,还有一些关于粮食的政令也要一一罗列出来……再把话题引到再生稻,这是用无数语言都说不清的事情,沈县令想到了当初程昭呈上来的灭蝗手册,是用图代替文字,让人一目了然,于是,沈县令也在折子上画了稻桩和腋芽,详细描述稻桩长度,和腋芽如今的具体生长情况……

如此重大之事,他自然是不敢贪功,仔细的说清楚是何人、在何时、在何地发现了再生稻……

洋洋洒洒一千字,到了末尾,沈县令自然不会忘记给自己儿子请功,他画了石磙碾稻图,克制的用三行短句描绘,怕写太多引起知府大人的反感……他都准备合上折子了,想想还是觉得差点什么,他儿子是什么德行,附近镇县的大人都知道,到时候会不会说是他儿子抢了别人的功?

他儿子能上道,与赵程氏不无关系,也有程昭的影响,这两人功劳最大。

再一个,石磙是钱晖派人做出来的,这小子的名字也得加上。

这边沈县令思虑之时,那头的郑县令坐在回程的马车上,深深地叹了一口气。

虽说凤凰县也有再生稻,但跟他并没有直接关系,他只能算是无功无过。

他儿子郑望峰,一直是他的骄傲,这次沈正那个混小子都研究出了石磙,他儿子怎么就不上进一点?

沈家父子一起上进,肯定会被知府大人嘉奖,两三年后的考核升迁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